《中国企业报·中国食品报道》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发现,上海到北京物流碧生源常润茶的功能仅为改善便秘;而在广告中,口臭、色斑、痤疮甚至失眠健忘等,都纳入了疗效范围。不仅如此,其主要成分番泻叶,在医学专家看来更是需严格控制使用的“泻药”。
其实,碧生源广告的问题,早已有监管部门介入。追溯到碧生源公司上市前的三年,其广告违规23次。该产品广告还因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夸大保健功效等原因,上过广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黑榜”,仅在广东一地,碧生源就接到了19份公开警告。上海到北京物流虽然广告多次违规,处罚却似乎轻描淡写。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处罚多为警告、停售或撤销批文;毛毛雨般的经济处罚、范围有限的舆论批评,对违规行为的行政与舆论监督,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碧生源“骄傲”的资本。
记者了解到,碧生源常润茶的销量就高达13.7亿袋,相当于给每个中国人的肠子“洗了一次澡”。而这样高销量的背后,则是碧生源将年销售总额的30%、多达近两亿元的资金,用于夸张、不实的广告宣传的辛勤灌溉。碧生源的广告成本占营业额的30.4%,是28.6%,上半年为32.3%。相比高昂的广告成本,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低得可怜。碧生源的原材料成本占营业额的3.1%,是3.4%,上半年为1.8%。
记者总结了一下,目前碧生源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碧生源产品广告被指违规屡禁不绝;二是碧生源其主要成分番泻叶再度被提及,被指“泻药”,在医学上应该严格控制使用;三是被指19份公开警告经济处罚太轻,上海到北京物流媒体称目前这种行政与舆论监督似乎成“沉没的监督”。那么,我国目前严格的广告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信息提供核查等制度,层层把关却未形成有效制约,令人深思。碧生源问题也是目前我国保健品市场混乱、监管乏力现状的缩影。
http://www.beijingwl.com.cn/zhuanxianone.htm
http://www.beijingwl.com.cn/news/sdhjhjghkjl.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