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北京货运新三板试点扩容已如火如荼地展开:券商直接受益、PE/VC增加退出渠道、企业多了融资途径。尽管如此,对于参与新三板的各方而言,仍然面临着不少障碍——新三板发展面前仍有三道坎。 券商被认为是新三板市场扩容的最直接受益者。有分析预计,假设新三板每年新挂牌企业约1000家左右,每年能带来的挂牌费收入约5亿元左右,如果后续再融资保证在300亿-1000亿元之间,将为投行带来承销收入15亿-50亿元。新三板扩容后,有望延伸出定增财务顾问、发行私募债、直投项目、做市商等多项业务。 不过,收益的增加也将直接增加券商业务的风险。有分析认为,上海到北京货运除了相关政策的兑现存在不确定性之外,券商还需要注意挂牌项目、业务模式、持续盈利以及做市商等业务风险。
http://www.beijingwl.com.cn/fuwutixi.htm
http://www.beijingwl.com.cn/news/index.htm 首先,在推荐挂牌项目的选择上,随着新三板制度的日益完善,对挂牌企业标准将日趋严格,如何从优选择项目而不是一味追求数量则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如何防范挂牌企业因经营不善倒闭带来的损失,也是券商需要面对的。 目前券商中,新三板所在的业务部门几乎都简单复制投行部门的运作模式,从投行部门抽调人手。实际上,投行业务和新三板业务存在较大的区别。主承销制下的投行业务将花费大部分精力在发行上市前的准备上,而新三板挂牌企业的门槛相对较低,主办券商对新三板挂牌公司进行持续督导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要更高于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 http://www.beijingwl.com.cn/news/dfjhghfgdfgfhgghf.htm 此外,做市商制度对券商也将带来一定的业务风险。做市商最基本的义务是保持市场报价的流动性,作为主办券商的做市商报出某挂牌企业的卖出价后,持续有价无市,做市商就必须进一步降低卖出价甚至低于当初的买入价,直至该只股票出现成交。做市商也并非一本万利,券商的专业定价能力也将受到考验。在撮合数量上,做市商也并非每次都能如数撮合。如果出现单方或双方成交数量不同,就会给做市商带来一定的存货风险。 就目前来看,许多券商的新三板业务还处于赔本赚吆喝的阶段。上海到北京货运一方面,现在证券业协会要求审核券商的工作底稿,这将导致新三板业务工作量甚至会超过IPO(首次公开募股);另一方面,证券业协会要求新三板的一个项目必须配备一名注册会计师、一名律师和一名研究员,这也直接导致券商成本高企。西部证券场外市场总部总经理程晓明曾毫不避讳地说:“公司自从事新三板业务开始,一直是亏钱的,最多的一年亏损上千万元。”
本文章源自:http://www.shijiazhuangwl.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