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新船订单接连出现。上海到北京专线据说,业界普遍认为,对于财务状况比较稳健的船公司,目前是运力扩张的良好时机。一方面,造船成本较金融危机前明显下降,融资难度则显然小于金融危机期间。另一方面,全球班轮业正在复苏,市场对运力的需求不断上涨。业内咨询机构也大多认为,尽管货量会在传统旺季结束之后下滑,接下来的冬天不会严寒难耐。船公司的表现就如回应:再过两年,将是另一个好的市场;为应对谷底而攒下的现金,已经到了流动起来的时候。
传言中,最新的大单主角是马士基航运。上海到北京专线《劳氏简报》报道,有经纪人称,马士基正在与中韩两国的几家船厂洽谈,并要求船厂就10艘16000TEU船报价。马士基很快否认了传言,表示只是在船厂观察(monitor)运力状况,目前没有任何下订单的决定,且“我们现在做出的判断,基于市场的稳定性”。此前,塞斯潘航运明确表达了造船意向,前提是船厂提供创新设计和合理价格。
观察者仍在观察,先行者早已出手。上海到北京专线加坡海皇集团(NOL)的“10+2”订单,设计运力共105400TEU,交船时间为2013-2014年。NOL旗下美国总统轮船(APL)新船订单总运力约19万TEU,占该公司现有总运力的32%。长荣海运的“百船大单”,已有20艘签下建造合约,12艘有望达成初步意向。这32艘船均为8000TEU,从2012年开始交付。
这是否意味着,火热的造船季又将到来?
近两三周,“二次探底”之类的忧虑声音似乎少了许多,业内弥漫着一种和缓的平静。然而,在私下交流中,在网络上,谨慎忧虑的情绪还是从只言片语中流露出来。大船订单与其将带来的巨额运力,成为忧虑的来源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