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集装箱“一箱难求”、“有货无箱”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逆境中挣扎的航运公司久违的利好信号。而就在近日,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费指数(BDI)也反弹走高,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航运业将重现火爆。不过,业内人士对这一火爆态势普遍比较保守,认为现在市场基础仍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仍然存在。航运业是真正的复苏还是昙花一现尚不能断定,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
对集装箱火爆不可盲目乐观
今年上半年,上海到北京专线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回暖,中国集装箱货量不断攀升,运价不断上扬,呈现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市场最火爆的场面。
上月,马士基航运宣布,由于集装箱货柜告急,将增收“旺季附加费”,征收标准为亚洲至北欧航线每TEU(标准箱)加收750美元。同日,中国远洋也宣布开始征收“货柜短缺附加费”,在宁波、上海到北京专线上海等运往台湾的航线上,中国远洋的征收标准为每TEU300元人民币。
而据最新统计,截至今年8月2日,全球集装箱船闲置量再度下降,总箱位为26.2万TEU,较之前减少1.2万TEU。目前全球集装箱船闲置运力占船队总规模的比例,已由去年12月最高峰的11.7%迅速降至1.9%。上海到北京货运从单船载箱量来看,目前闲置运力的平均箱位已较去年4月份的3000TEU大大下降,仅为1820TEU。
集装箱的火爆态势使得各航运公司的闲置运力得以集中释放,但集装箱货量的回升出乎航运公司的预料,上海到北京货运甚至出现了“一箱难求”的现象。 |